昔日的光伏明星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尚德”),再次陷入重整困境。如今,有着“小隆基”之称的弘元绿能(603185.SH)向其伸出了援手。
7月8日,弘元绿能发布公告称,有意向作为投资人参与无锡尚德的预重整事项。为维护预重整期间的稳定运营,弘元绿能控股子公司弘元光能(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元光能”)与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风光电”)签署了《合作经营协议》,公司将与顺风光电下属无锡尚德等子公司合作开展生产经营管理。
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弘元绿能对无锡尚德“托管”或“接管”。弘元绿能证券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次合作是经过综合考虑的决定,目前公司仅开展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暂时没有资金投入。
该人士还提到,无锡尚德在光伏行业积累多年,品牌价值明显,可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多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在当前形势下,无锡尚德最具价值的就是其品牌,尤其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依然较高。
时隔12年再重整
2001年1月,有着“中国光伏教父”之称的施正荣创办无锡尚德。4年后,控股无锡尚德的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即“尚德电力”)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过10年发展,无锡尚德便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无锡尚德遭遇光伏“双反”壁垒重创,加上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巨额欠款不能清偿等原因,企业运行陷入困境。2013年3月18日,中国银行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及其他7家银行以无锡尚德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无锡中院申请对其进行破产重整。
2014年2月,尚德电力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但两个月后,无锡尚德重整计划执行完毕,顺风光电“入主”。
盛极而衰的无锡尚德,市场声量日渐式微。直至2021年,其仍位居全球光伏组件出货前十榜单,但随后便“名落孙山”。
2022年和2023年,无锡尚德频频曝出高层人事变动消息,引发外界不少猜测。天眼查信息显示,仅2022年至2023年期间,无锡尚德董事长职务便经历了从张伏波、汪水云、绍阳民、何淑范到武飞多次变动。
武飞在2024年5月接受采访时坦言:“接手尚德时公司经营状况非常不好,企业文化不正,管理理念和执行力等都存在问题。”但在他看来,无锡尚德拥有品牌和轻资产等优势。
武飞是投资人出身,作为晶优光伏董事长、道得投资创始人。他还为无锡尚德制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即2026年实现30GW组件出货,重回行业前八;2028年实现60GW组件出货,回到行业前六名。
然而,光伏市场行情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自2023年四季度至今,主产业链供需错配风险显现,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企业普遍面临亏损、现金流承压、裁员、停产、减产等问题。
在此期间,无锡尚德也难独善其身。除了员工被曝密集离职外,无锡尚德还被停产、诉讼等麻烦缠身。
比如,设备供应商微导纳米(688147.SH)便起诉了无锡尚德。2024年3月,微导纳米发布公告称,2021年4月6日双方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按照要求其交付并验收了10075万元设备,无锡尚德仅支付少量预付和发货款。截至公告日,微导纳米对无锡尚德的应收账款(含质保金)余额9067.50万元。
历尽跌宕起伏的无锡尚德,如今在新一轮行业危机面前又一次深陷困局。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2025年5月26日,无锡尚德向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提交申请,称因经营不善导致公司目前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是公司系光伏行业先驱,具有较高知名度、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光伏产业前景较好且有意向投资人,具备预重整价值和条件,希望进行以庭外重组成功为生效条件的庭内重整(简称“预重整”)。
无锡尚德6月19日对外公告称,预重整不会影响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其将在人民法院和预重整管理人的监督下,完成预重整程序的各项工作,继续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确保维护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弘元绿能入局
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光伏行业身处“寒冬”,因此有意参与无锡尚德预重整事项的投资人甚少,但同位于江苏无锡的弘元绿能却伸出了援手。
弘元绿能有意向作为投资人参与无锡尚德的预重整事项。不仅如此,为维护无锡尚德预重整期间的稳定运营,弘元光能与顺风光电签署《合作经营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展生产经营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弘元光能与顺风光电签订上述合作协议的同时,顺风光电与厦门国资建发集团旗下厦门建发新兴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发新兴”)前期签订的《合作经营协议》同步终止。
2024年12月,建发集团“托管”无锡尚德的消息在光伏行业流传并被证实。彼时,一位无锡尚德原员工告诉记者:“建发与无锡尚德合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且不止建发旗下一家公司与无锡尚德存在合作关系,合作涉及为无锡尚德供应链垫资。建发已经打通上下游环节,包括供应商、客户、物流。相对轻资产,灵活性强,若加上品牌助力可能会有效果。”
如今,无锡尚德与建发新兴终止合作,弘元绿能的“托管”大幕即将拉开。
弘元绿能于2004年涉足光伏产业,最初从事光伏专用设备制造,2019年切入硅片环节。2022年,弘元绿能顺应光伏一体化潮流,开启垂直一体化布局,业务覆盖高端智能装备、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等。2024年,弘元绿能销售硅片和组件分别为19.92GW和4.35GW。
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初步确定,在合作期间弘元光能可以根据相关公司的章程约定履行除指定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职权之外的其他职能,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采购管理、人事管理、市场拓展、供应链管理、法务管理及其他经营管理事项。有效期自协议签署之日起5年。
与此同时,弘元绿能强调,协议的签署仅代表双方确立了合作关系。若后期其参与无锡尚德的预重整,将根据进展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考虑到行业亏损和出清进程的不确定性,业内对于弘元绿能参与无锡尚德重整持观望态度。
弘元绿能财报显示,其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亏损,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亏损26.97亿元和0.62亿元。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弘元绿能总资产为282.06亿元,总负债164.02亿元,资产负债率约58%,货币资金52.06亿元。
至于弘元绿能是否真正有意愿且有能力扭转无锡尚德颓势,目前尚不可知。但记者注意到,基于此次合作,两家明确了责任和义务。按照公告,由于市场交易活动存在不确定性和固有风险,在合作期限内顺风光电或指定公司因经营产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有关经济和法律纠纷仍应由顺风光电或指定公司独立承担和处理。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弘元绿能与无锡尚德的合作,中间有政府方面的撮合介入。记者就此向弘元绿能方面求证,但对方未作回应。
7月9日,网络流传的《弘元绿能接过光伏旗帜续写光荣与梦想》一文称,无锡尚德的成长轨迹始终与地方政府的培育扶持紧密相连。地方政府此次审慎选择弘元绿能——这家深耕本地、根基深厚的企业接管,既源于对其稳健发展风格、雄厚资金实力与扎实产业基础的充分信赖,更饱含着对本土优质品牌持续焕发生机的殷切期望。这种 “知根知底”的托付,为无锡尚德的未来发展筑牢了根基,也为地方产业生态的延续与升级注入了确定性力量,彰显了政府服务市场、推动产业良性循环的责任担当。
上述文章还指出,对弘元绿能而言,接管无锡尚德不仅能吸纳其在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的存量份额,更能借助其品牌积淀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按下“加速键”。
包括弘元绿能证券部人士在内的多位光伏行业人士也向记者肯定了无锡尚德的品牌价值,认为二者合作可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记者注意到,2024年弘元绿能境外收入仅0.91亿元,占总营收的1%。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利用无锡尚德品牌,有利于“组件新兵”弘元绿能接收更多组件订单。
嘉喜配资-嘉喜配资官网-投资股票配资-网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